海沧区多方发力共谱民族团结新篇章

海沧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工业区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台商投资区地缘优势,多方发力,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新旋律。2022年,嵩屿街道海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通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单位。

一、产业互助促进民族共富裕。强化中西部产业扶持。持续开展产业协作,建设高原农特产品加工园、农特产品供应基地等产业项目和其他民生项目,大力支持帮扶西藏左贡县中林卡乡组团参加“9.8”投洽会、海沧区内举办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重视人才培养交流。加强与宁夏固原市汉源县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安排20名(其中回族14名)泾源县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挂职(学习)锻炼,促进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全年共输转积石山县少数民族务工人员666人,宁夏自治区103人。海沧实验中学与昌都四高、吉木萨尔一中结为“手拉手”友好学校,搭建教育交流平台,通过远程互动教学、名师工作室送教等方式推动当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落实共建帮扶资金。对口挂钩帮扶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2022年投入100万帮扶资金用于集镇至培珠坑人车分流步道建设项目和玉扣纸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停车场项目。挂钩西藏左贡县中林卡乡,2022年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村、贫困户。

二、文化互鉴促进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筑共识。扎实开展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份,设置宣传栏展板、张贴海报3000余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游园活动、主题演讲等活动15场,群众参与达1000人次,凝聚好民族工作的共识、人心、力量。保生文化促认同。一年一度保生慈济文化节持续增强海峡两岸信众的情感联系。2022年,定制10万份口罩和2万个保生大帝平安福袋给台湾信众,开展保生慈济文创大赛,提升了台湾青年群体参与率,引导青年一代两岸一家亲的情感认同,活动在台影响力逐年增强。文旅协作增情谊。举办2022年“冬游海沧·心之所往”海沧区文旅推介活动,召开海沧、泾源、屏南三地文旅协作线上座谈会,明确三地文旅协作新方向,在增进各族群众来往中民族人文风情共享。

三、机制互联促进民族乐安居。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夯实新时代民族工作政治根基;依托区、街道、村(居)三级统战工作网络不断完善民族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民宗、公安、街道、社区、企业联席会制度,及时化解各民族共居共业矛盾纠纷。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民族服务进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宗教场所、社会团体的“六位一体”服务体系,为各族群众提供医疗、就业等基础服务,积极引导区社会组织为各族群众提供妇女扫盲、亲子教育、技能培训、困难群众帮扶等志愿服务。规范社会治理。将民族事务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认真开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服务管理及民族成份确认、变更审核(初审)等工作,贯彻落实好少数民族身份中高考优惠政策,今年共确认41名少数民族学生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