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推进海峡两岸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出惠及台湾同胞的诉讼服务措施,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努力为加快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2023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该院申报的“平等保护台胞立案权利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项目获评“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奖”,系福建省唯一入选。
一、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搭建惠台平台。一是实现“全在线”办理。全省率先为台籍当事人提供跨海峡立案“全时空”诉讼服务,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实现身份核验一网通办、代理见证远程可办、登记立案及时即办,涉台跨境立案全程仅需15分钟,真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2021年以来共完成涉台跨境立案10件次。二是畅通“全天候”立案。全市率先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厅,集中展示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全天候诉讼服务。全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身份证件+人脸”快速核验,验证身份时间仅需3秒;引入双向智能云存储柜,编制法官名录、操作流程指引,方便台籍当事人、代理人和法官之间转接诉讼材料;整合自助立案、收发信息、综合查询等功能,诉讼流程可随时掌握,全程留痕,2021年以来已接待访客2075人次。三是注重“全流程”覆盖。完成全省首例福建法院涉台司法服务网上立案工作,为涉台当事人提供多元立案渠道;精细立案服务内容,编制全国首份跨境立案中英文对照手册,全面梳理移动终端涉台跨境立案流程,增进台胞台企与大陆司法的距离。
二、协同联动,推进涉台纠纷多元化解。一是多方布点,解纷联动。成立全国首家“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涉台调解室,在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先后挂牌设立“涉台司法服务站”“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台胞调解员工作室”,与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涉台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机制,与辖区工商联搭建涉企纠纷委派调解平台,形成“一体谋划、整体联动”的涉台司法服务网络,2022年以来化解纠纷121件,接受咨询150件次。二是技术赋能,平台联用。扩大涉台在线诉讼范围,启动云上调解辅助试点工作,引入劝调前置程序,劝调成功率达83%;拓宽涉台送达平台广度,发挥通讯运营商协助查人优势,关联当事人信息与通信运营商数据,失联修复成功率达80%,送达周期缩减至7天,流转效率提升76%。用好“涉台商事案件云上调解室”,实现涉台纠纷“立案-分案-调解-结案”全在线流转,确保调解协议签订后自动履行或2日内立案确认出具调解文书,保证涉疫期间在线调解“不掉线”,便捷化解涉台商事纠纷8件。三是凝聚合力,事项联办。出台涉台调解室工作实施细则,组织“调解学苑”、“老带新”跟班学习、庭审旁听等专题培训10场,派员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实务研讨会3场,发布调解指引文件4份,为两岸法律工作者交流调解经验、携手调解纠纷、研讨理论实务提供平台。
三、示范引领,打造涉台诉讼服务品牌。一是便捷服务有温度。编制涉台案件诉讼指引材料5份,设立专窗为涉台当事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海峡两岸义工联盟共同成立“海法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法律咨询230人次,为涉诉两岸同胞提供引导诉讼、预约立案等服务627次,及时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二是专业服务有深度。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外国法查明中心合作,选派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8名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婚姻家事案件、知识产权研讨会,推进诉讼理论与实务研究同频高质量发展,辅助查明案件事实。三是阳光服务有热度。组织“跨境立案诉讼服务宣传”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台胞代表、律师代表、高校师生等72人次见证监督诉讼服务,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学习强国”、国台办官网、“中国台湾网”“中国新闻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连续报道该院涉台诉讼服务工作经验10余篇次,台湾东森新闻频道、台湾《卓越》杂志、《台湾新生报》等多家台媒在岛内均推出专题报道赞誉大陆法院诉讼服务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