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Parakan薛氏族裔委托思明区滨海街道侨联名誉主席陈有理女士,将Parakan薛氏族谱等珍贵资料护送至厦门林后社。在历经多年克服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之后,Parakan薛氏族裔终于圆满完成长辈认祖归宗的心愿。林后社薛氏族裔安排腰鼓队在村口迎接,并举行隆重的焚香祭祀仪式欢迎海外族谱回家。湖里区、思明区侨联相关领导出席欢迎仪式。
林后社是厦门市重要的侨乡,著名菲律宾侨领薛敏佬、薛芬士就来自从林后社分出来的安兜社。同时,林后社也是金门珠山村以及台北、台中、台南众多台湾薛氏的祖籍地。
据悉,1814年,年仅15岁的Parakan薛氏始祖薛辉仕从厦门林后社下南洋到当地发展,主要经营烟草、黑儿茶、纺织品、土产以及进出口生意。事业有成后,他及子孙辈均热心公益,捐资建成的“福德堂”宗祠、“圆法禅院”等雕梁画栋的宏大建筑至今仍古韵盎然。经过200多年开枝散叶之后,Parakan薛氏族裔与祖籍地失去联系,先祖从中国故土带到南洋的族谱失散在多处,加上当地续修族谱里记载的祖籍地已经变成用印尼文的拼音标识的闽南话村名,祖先来自中国何处对所有家族成员来说成为了一个解不开的迷。
90年代起,印尼雅加达“广化一乘禅院”住持Bande法师以及与Parakan薛氏有渊源的Stanley先生开始收集失散在各处的族谱并加以整理。近期,在印尼归侨郭荣礼先生、陈有理女士等热心人士的大力帮助下,Parakan薛氏始祖薛辉仕祖籍地之谜终被破解。Parakan薛氏长辈心心念念的认祖归宗的心愿终于在这一代人手上实现。
此次回归的族谱等资料内容丰富,包含了厦门薛氏始祖薛令之(开闽进士)及后世子孙薛沙、薛德辉、薛舜俞(绍熙元年进士)、薛舜庸(绍熙四年进士)、薛贞固等人物生平事略,以及完整的Parakan薛氏族谱(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印尼文),也记载了林后宗祠楹联、祭文。其中,民国年间的金门薛氏族谱部分,经确认与金门珠山村薛氏族谱完全吻合,初步印证了这批资料的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Parakan薛氏族谱是研究厦门、金门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继2014年向厦门大学图书馆捐赠回归林后社的金门薛氏族谱以及百年侨刊《显影月刊》之后,日前林后社薛氏族裔正在与厦门大学图书馆接洽捐赠Parakan族谱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