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024年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暨“城隍在集美文化节”在后溪城内热闹开办,来自金门的嘉宾、在集台青与当地村民共襄这一两岸民俗盛会。
本届庙会由集美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后溪镇人民政府指导,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厦门村样红乡村开发有限公司)主办,霞城城隍庙管委会、台湾亚太青年学院联盟协办。
城内社古称霞城。霞城城隍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同安人陈金绒奉请霞城城隍庙城隍金身渡台,于1859年在台北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庙。霞城城隍庙因此成为台湾诸多城隍庙的“祖庙”。城隍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增进同胞情感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集美区两岸特色庙会作为两岸民众深入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依托城隍文化优势和祖庙渊源已成功举办多届,深受两岸民众喜爱。
当日上午,绕境巡安这一传统盛事再度上演,由神将阵头、民俗表演等组成的队伍以霞城城隍庙为起点,浩荡巡游。活动现场,不仅有回乡台胞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更有来自金门的乡亲带来“公背婆”民俗表演,身着华丽服饰,配合热门乐曲,用融合现代舞元素的动感表演为城隍庙庆献礼。
演员之一、金胞汤先生高兴地说:“集美举办的这场两岸特色庙会很接地气!通过它,我们把‘公背婆’表演带到了集美的城隍庙。两岸城隍文化是相通的,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我老家就是湖南的,两岸同胞之间交流没有隔阂,以后也欢迎集美乡亲来金门参加活动。”
后溪村以台海城隍文化为纽带,同步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如今每年吸引上千名两岸大学生在此交流研学。当天共同参与活动的,就有40多位来自金门的大学生。其中一位金门大学的大四学生表示,城隍文化是一座桥梁,为两岸青年提供了携手交流、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除了体验传统民俗文化,这些金门学子还要“打卡”集美,探寻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感受集美城区的青春活力与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