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加强归国留学人员基层组织建设

  厦门市欧美同学会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以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确保组织建设正确方向,以健全组织体系为重点提升组织整体效能,以做好会员工作为基础提高组织吸引力凝聚力,逐步构架起“纵横交错、层级清晰、职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突出广覆盖,健全组织体系。坚持纵向到底,在市一级设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长会、秘书长办公会“四级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陆续成立了湖里分会等区级组织和留日分会等国别分会,并在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厦门市海归之家、厦门市国贸双语高中成立3个海归工作联络点,努力让“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联系服务最广泛的归国留学人员。坚持横向到边,充分依托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联系广泛的优势,进一步设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老学长工作委员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创新创业委员会、社会公益服务委员会等6个委员会,为各类别各专业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搭建专门平台。

  二是突出代表性,发展壮大力量。拓宽发展渠道,遵循“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标准,综合采取单位推荐、个人举荐、公众号申请等3类途径,培养发展出由1688名会员组成的代表人士队伍,确保代表的广泛性。优化培养机制,研究制定留学人员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留学人员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储备规范、培养办法、常态走访联系、推荐使用流程、综合评价体系等6项机制。本届理事会筹备时,函请全市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40余个单位、部门按组织程序推荐150位代表、92位理事人选,广泛征求意见,确保人选的代表性。

  三是突出实效性,服务中心大局。构建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智囊库”,鼓励广大归国留学人员立足对台前沿,积极建言献策,在打造台胞台企第一家园第一站上拿出更多实招,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促进更多合作,《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构建“厦金跨境自由贸易区”》《推动厦金区域率先融合》等11篇建言信息先后获得上级重视和采用。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组织广大归国留学人员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百校万岗 同心就业”等活动,建成2个海归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2020年以来先后有310名高层次海归人才投入特区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王焱等7位学长被表彰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郑立谋等10位留学人才被评选为首批(2023年)厦门市海归创业先锋,为厦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归国留学人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