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采取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形式,多措并举做好侨批收集、整理、研究、出书、立法等相关工作,推动侨批文化宣传、保护与传承。
一是建馆办展,打造展示平台。在思明区中山路华侨银行一楼打造厦门首个、全国唯一在百年经营侨批的银行原址上建设的侨批展厅。6年来共举办“侨批中的金融”“尺素渡海·家国情怀”“传家风家教 树文明新风”“侨批中的书法”“抗战中的侨批”“嘉庚印记 家国情深”等9期主题展,展出侨批实物原件近400件,吸引参观者5000多万人次,成为侨批档案保护开发、活化利用的重要窗口。同时,正着力提升改造城记侨批馆,将全面展现侨批文化。
二是研究著书,发掘丰富内涵。组织力量开展侨批文化研究,多渠道征集散落在民间侨批和相关侨批资料,先后编撰出版《厦门侨批》《按章索局——图说厦门侨批》《侨批记忆》《同安侨批》等侨批书籍,在海内外侨界交流传阅。举办“侨批论坛”“侨批文化图片展”、侨批新书发布会等系列活动,召开侨批研讨座谈会4场,邀请省市档案馆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厦漳泉侨批收藏家及研究专家,交流侨批研究成果,推动侨批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获得海内外广泛关注,得到了侨界和金融界的高度赞许和好评。
三是传承弘扬,推动交流互鉴。制作“海邦剩馥 侨史敦煌”宣传片和“台青带你看侨批”短视频。拍摄我国第一部反映侨批历史文献的纪录片《南洋家书》,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受到侨界、文史界等领域观众和专家的好评。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博物院等展厅设专柜专题展示侨批实物、原件。创作我国第一部以侨批为题材的戏曲舞台艺术作品歌仔戏《侨批》,获评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项目,在全国巡演60场,现场观看超过6万人次,线上观看超过5000万人次。
四是走向海外,讲好侨批故事。把侨批作为筑牢华侨“根、魂、梦”的精神符号、树立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积极推动侨批文化“走出去”,歌仔戏《侨批》先后20多次在新加坡和香港、台湾、金门交流演出;开展“中菲友好文化交流驿站”活动,让侨批在海内外文化交流互鉴中“亮起来”;原创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故事课程,让侨批文化在海外青少年夏令营中“活起来”,使侨批中蕴含的爱国爱乡精神和闽南文化成为凝聚海内外同胞的特色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