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市政协教科文卫委联合召开厦门市工业发展情况通报座谈会

作者:中华职教社 | 2015-09-21 
    9月17日,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市中华职教社召开厦门市工业发展情况通报座谈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向职业院校通报全市工业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规划思路,听取各职业院校对培养更加适合我市经济发展人才的建议。市政协副主席潘世建,市政协副秘书长,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陈维加、秘书长翁玉华,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的领导,以及全市11所高职院校、13所中职学校(含技校)的负责人近60人出席会议。
    厦门市经信局副局长邓建华介绍厦门市工业发展情况以及“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行业发展思路,对厦门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重点解读。他指出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存在着匹配度不够紧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而现在先进制造业正走向产品高端化与制作工艺精益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对职业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市人社局职业培训处处长赵敏玲介绍了厦门市第二季度用工缺工情况以及人社局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针对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需求开展的各类免费培训,如:高技能人才培训、优秀青工培训、重点企业紧缺工种培训等,以及推动技师、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我市中、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在座谈交流中纷纷畅所欲言,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缺乏自主权,缺少双师型教师、实用教材和实训设备等困难和问题谈起,对政府如何推动公共实训基地的共享,推动产教融合、推动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等内容提出建议。陈维加认为,职业院校应建立市场观念,尽快跨越学校与市场的鸿沟,培养出得到企业、行业、社会充分认可的技能人才,更好为厦门的经济发展服务。潘世建表示,职业与教育不应该是两家,厦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搭起学校与企业的平台。他也希望能在经信、文化、民生事业等部门的支持下,搭建起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传递平台,为更好地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厦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