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至6日,厦门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相继召开。16位(因病请假4人)来自厦门民进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克服新冠病毒感染影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踊跃建言献策,积极履职尽责,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两会期间,民进市委、政协民进界别共提交市政协大会发言6篇,党派界别提案22件,形成大会快报、信息专报5件;民进会员中的代表、委员共提交议案和建议18件、提案17件。《关于双减政策下优化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建议》获评2022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叶瑞碧、乐智强、陈能汪获评市政协年度履职优秀委员。
在市政协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副秘书长张慧琼代表民进界别作《加快港口高质量建设 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的重点发言。发言梳理了厦门港与国内外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差距,以及发挥对台区位功能优势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探索设立离岸转运自由港区,加快实施部分自由港政策,打造内畅外联的双循环枢纽,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的建议。
民进市委、民进界别提交的《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产业学院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基因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前沿医疗技术产业发展》《以“双碳目标”加快推进我市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关于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体旅融合促进厦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5篇课题成果入选大会书面发言。此外,委员陈能汪、庄晏红、陈淑珠、姚郑玲玲分别提交的《高质量推进陆海环境治理 高标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等4篇课题成果也入选大会书面发言。
此次会议由民进市委、民进界别,以及会员中的两会代表、委员提交的57件提案、建议,涵盖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22件集体提案重点关注教育发展、文旅融合、高新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社会治理等领域,尤其是围绕厦门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在基因生物、新能源汽车、文商旅融合、股权融资、海洋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展现出民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主基调。35件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多立足代表、委员所从事的行业领域,聚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助力民营企业复苏等议题,着力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两会期间,来自厦门民进的委员代表们认真履职,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积极参与热点讨论,发表真知灼见,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海西晨报“厦门两会特别报道”栏目重点关注民进教育文旅领域的参政议政成果,以《打造“鼓浪屿+中山路”时空联动样板区》为题,专题报道了民进市委关于打造“鼓浪屿+中山路”文商旅融合示范样板区的提案;同时还详细报道了民进界别提出的《关于双减背景下优化岛外农村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建议》提案。吴丽冰代表提出的在后疫情时代梳理和顺延我市助企好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建议;叶瑞碧委员关于推动我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市政设施应急抢修工程监管的提案;张慧琼委员针对对标国际一流建设厦门港,推进口岸营商环境发展的建议;乐智强委员对设立两岸族谱寻根综合服务中心的重点关注,以及姚郑玲玲委员提出的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均在专栏中刊登。乐智强委员提出的“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案还在厦门日报视频号登载。此外,厦视新闻专题采访了叶瑞碧委员,就以信息化驱动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