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创新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

近日,厦门市海沧区工商联(总商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正式启动海沧区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海沧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雄捐赠专项资金30万元作为海沧区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专项启动资金。

海沧区民营企业家优才培养计划是以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头雁培优、团队赋能、精英成长”为抓手,以“政治引领、聚力服务、树立典型、强化担当”为任务,充分发挥海沧区工商联(总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海青优才”与“海企人才”联合培养形式,打造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彼此赋能、共同成长的人才培养平台。为促进海沧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和城市建设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的一流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贡献力量。

培养主体新,凝聚共识,增进团结。“海青海企共成长”为目标,开展“海青优才”“海企人才”两支队伍联合培养。“海青优才”为海沧区委组织部选拔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班;“海企人才”为海沧区工商联(总商会)的年轻企业家队伍和海沧区人才办的市区两级的拔尖或领军人才。两支队伍互为各自课堂及活动的受邀对象,并分别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结对,彼此参与线上线下等学习。通过共同的学习课堂,进一步巩固扩大了政治共识,扩大了团结面,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努力及时回应广大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关切,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培养课堂,集体组织参观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集中观看《让这首歌作证》主旋律电影等活动,大家报名踊跃、积极参与,先后有近300人次年轻企业家参加,近百人接受采访、发表相关热议,有效增进了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培育模式新,相互赋能,共同成长。“海沧区民营企业家优才培养课堂”为基础载体,“海企人才”与“海青优才”结对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每月一次轮流牵头组织,每月的小组长、副组长是本月活动的组织主体,活动并不仅限本小组成员参加,而是面向全体会员自由报名。组与组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与互动优势,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与发挥。以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上主要是共商参与“混沌商学院”学习班学习,并开展学习交流;线下集中学习活动,所有线下学习、活动情况同步在会员范围内线上以同步直播、微信群发送、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全域共享。“海青海企共成长”活动搭建了沟通交流、合作发展平台,有效扩宽了民营经济人士的视野,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也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营商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持。目前已组织开展10余堂课,700多人次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20余家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或构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得到企业家充分认可,通过相互分享、交流,进一步推动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赋能,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课程设计新,典型培育,优才引领。课程主题都是结合当下经济热点及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选题,主题的选定由企业家自己说了算,经过多向沟通后报区工商联把关确定,做到“一月一主题、一题一共享”。如企业组织建设、团队建设与体育精神、平台经济发展、2022新增长等。选题一切以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健康发展为原则,内容丰富多元,便于组织、便于多方参与。培养课堂开设以来,注重先进典型的培育与选树,遴选了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致力“专精特新”及我区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秀年轻企业家为重点培养对象,密切关注发展情况,积极推荐参与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目前会员中有市拔尖人才、市青年双百人才6人。缪国栋获评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郑明铃、赖广州获评区领军人才;通海集团获评区生态文明先进单位;海澳集团的“乡村振兴之三山叁文旅空间”项目获评第八届绿色发展论坛乡村振兴绿色实践典型案例;元初获评省“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这些明星人才较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领跑”的同时也给团队共同成长注入了“助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