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也是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10月以来,厦门市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以彰显陈嘉庚先生、集美学校对于厦门城市发展的独特贡献与重要影响。其间,国内外嘉宾共计500多人莅厦共襄盛会,为嘉庚教育思想的深化拓展和厦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活动期间,厦门日报特邀海内外校友嘉宾围绕“爱国兴学”“科教兴国”“创新强国”“民族复兴”等主题讲述对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的理解与感悟。现将嘉宾感言分四期刊登,以飨读者。
坚定发展信心 祖国强大是幸福生活之基
/韩萤焕 /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台胞台企来到祖国大陆发展,感受祖国大陆的朝气蓬勃,对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怀有极大的信心与期望,坚信祖国大陆未来定会一片繁荣。
30多年前我就抱定祖国大陆才是我人生所要追求的地方,来到厦门创办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二三十人的小厂,到现在的上市企业,成长的背后是伟大祖国给予我们台商的支持。我也是众多台商中祖国大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一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嘉庚精神一直是我追随的目标。因此在企业成功的同时,我坚持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发起成立厦门首个区级台商爱心基金、与同安区政府合作成立教育基金,倾力捐资助学,发扬嘉庚精神。2022年,我当选厦门台协会长,开始为台商台企服务,做台胞台企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带领更多的台胞台企融入两岸的融合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我感恩国家、感谢时代,厦门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给了我创业的机遇和环境。
国家政策一直支持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9月12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让我们台胞进一步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关怀和支持。相比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陈嘉庚先生毅然决然回报祖国,同样是中华儿女,我们处在当下这么好的环境,没有理由不支持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赓续和发扬嘉庚精神,我们台胞一是要爱国。两岸本就是一家人,只有祖国强大了,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二是要回馈社会、热心慈善,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台胞要像陈嘉庚先生那样热心慈善回馈社会,在社会上发光发热,温暖他人。三是要有守法诚信的精神,像陈嘉庚先生那样将“诚毅”二字贯穿自己创办实业的一生。
弘扬嘉庚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嘉庚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心力。
探寻先辈足迹 为中国发展尽绵薄之力
/陈伟明/
陈嘉庚曾孙,新加坡注册家庭医生
这次受邀与海内外朋友相聚一堂,共襄曾祖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盛举,深感荣幸。看到集美学校的发展,为曾祖的倾资兴学之举由衷地感到钦佩和自豪,也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所震撼。这是我第五次回到厦门、回到家乡,每次回来,都对自己的祖辈有更深的认识,对中国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更能领悟“诚毅”二字的精神内涵。
我在新加坡出生,母语是英语,说实话,年轻时忙于求学、工作,对曾祖的事迹知之甚少。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受厦门市委、市政府邀请首次来厦门参加纪念陈嘉庚先生的活动才知道自己的祖辈竟然如此伟大,干出了这么大的事业!在进一步了解曾祖一生倾资兴学的家国情怀后,我对中国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是家庭医生,很多老一辈新加坡华人来看诊时,都讲闽南话,因此我也慢慢能讲一些闽南话和普通话,听说我的祖籍在厦门集美,他们就感觉特别亲切,会跟我聊聊家乡的人和事,很多人都知道陈嘉庚的事迹。新加坡在纪念开埠200周年推出的20元纪念钞票上,向八名奠下现代新加坡根基的代表人物致敬,其中就包括我的曾祖陈嘉庚。今天,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旁的地铁站,就以其创办人陈嘉庚(Tan Kah Kee)命名。
在深入了解曾祖的事迹后,我就鼓励两个女儿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还带她们来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现在她们的汉语讲得比我好,对中国、对嘉庚精神的了解也比我深刻。这一次参访,我还打算乘坐从厦门到上海的高铁,亲身体验“中国速度”。
近年来,我看到集美学校的飞速发展和卓越成就,看到学校师生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集美学校和嘉庚精神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在国际上日益广泛的影响力,不由深感骄傲。作为嘉庚后人,我们继承了他的精神,对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也想努力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尽绵薄之力,特别是让海外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了解到陈嘉庚的故事,是我和下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