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华职教社召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课题阶段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工作,5月18日,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厦门子课题实验学校课题阶段研讨会。会议由厦门中华职教社秘书长翁玉华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总课题组副组长陈光、福建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裴晓敏、办公室主任邓宪安等领导莅会指导,厦门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林金水、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市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等院校子课题负责人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各院校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课题进展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工业文化对接的新角度研究校企合作,以实验的方法探索可操作的对接运作模式,配合教学改革,对多模式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进行探索和研究。二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课程、实训、专业、教材等建设以及专业结构的优化。三是通过优化学校硬件环境,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渗透学校的德育教育,吸收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在各教学专业部形成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四是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的对接,加强对学生“职业性格”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强化“职业意识”,使学生从身份和心态上均转变为“职业人”。
陈光副总干事首先感谢各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肯定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现阶段课题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总社课题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设想。陈光副总干事在讲话中分析了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在产教结合中实现文化对接,推进校企文化合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制度化,使中高等职业教育能为社会发展服务,能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这也符合中华职教社“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念。他指出,校企合作必须双赢,订单教育是一种理念,而不是全部的学校都得订单教育,而应该明白企业的需求,要把工业文化引进校园,要从我们的培养目标出发,要培养相对于某一类行业、某一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人、预备职业人。他说引进工业文化和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引入过程和对接过程是全面性的,从校长的办学理念、从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营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办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都涉及工业文化引入的环节和内容,要让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好适应企业需要。他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好的职业人。他建议大家向国外和台湾地区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学习,进行借鉴和对比,边做实验边总结,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善于寻找理论上的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市职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