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厦门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线上宣传为主、线下活动为辅,推动主题月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凝聚新合力。市委统战部、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和团市委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的通知》,充分发挥相关单位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月活动。市民宗局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全市五大宗教团体,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市委网信办积极在网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扩大民族团结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市教育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思政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全过程;团市委以筹办建团百年分享会为契机,凝聚厦门各族青年、台青等群体力量,交流创意、碰撞思想火花,营造两岸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二是打造平台基地,开辟新阵地。命名“第二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点带面,不断开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阵地。在陈嘉庚纪念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嘉庚精神在汇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优势,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联合报刊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宣传报道。
三是强化主题宣传,讲好新故事。指导大中小学设立民族服饰文化陈列室、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等专题展示空间,围绕“五个一”(一次思政教育课、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一次手抄报、一次民族服装秀、一周民族音乐展播)开展主题月活动等。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因地制宜做好民族乡村帮扶工作,重点扶持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开展社区“红石榴家园”建设,并组织“妙手生石榴、团结融入心”手工DIY活动。海沧区兴祥社区举办“民族团结 文化交融”主题活动等。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集美区通过“互联网+民族团结”方式,依托“共青团集美区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举办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学习和知识竞赛。钟宅畲族社区录制“畲家门前好风光”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传播展示社区居民庆祝“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海沧区海虹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举办《赞美新生活,歌声献给党》线上民歌会活动。进培训活动,通过各区统战部长会议、各区民宗局长会议、全市性民族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等,以会代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协调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纳入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和全市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学习内容。
四是助力疫情防控,彰显新风尚。面对新一轮疫情爆发,我市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思明区长青社区成立了一支由少数民族志愿者组成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迅速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小区值守、防疫宣传等工作,辖区内新疆马尔龙餐厅多次送来爱心餐点,关怀慰问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海沧区兴祥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并肩战疫心连心”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辖区各族群众和共产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投身到封控管理一线。来厦少数民族同胞也组成志愿者队伍,到开元街道协助虎溪社区测量体温、查验“三码”等。各民族群众同心战疫,充分彰显相亲相爱、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力量。